連雲區是連雲港的東部城區,這裡靠港口,集聚了海關、邊防、邊檢、港口集團等許多“大單位”。如何整合這些大單位的資源為居民服務?連雲區推動社區、營區、港區聯動,開展“三區共築黨建橋頭堡”活動,把政府資源、企業能力和部隊優勢結合起來,瞄準服務群眾“最後一公里”目標“合竈燒飯”,獲得了“1+1+1>3”的理想效果。
  8月21日,記者來到老港區附近連雲街道的連雲港邊檢三中隊。“小寶15歲,我們都說他是我們中隊最老的‘老兵’!”邊檢戰士王強對記者說。被部隊官兵們昵稱為“小寶”的薛尚武,年幼時父親車禍去世,母親遠嫁,跟著奶奶生活。從7歲起,“小寶”就在邊檢三中隊食堂吃飯,平日里正常上學,周末跑到中隊,和戰士們打籃球、玩電腦游戲……在部隊官兵的扶持、陪伴下,一晃小寶上高中了。
  臨海社區黨委書記胡月梅告訴記者,地處老港區,老人多、困難戶多;又是依山傍海的小鎮,冬天要掃雪,夏天要清理山澗,社區的大小事情,可離不開“三區共建”平臺。小寶的故事不是個案,通過“三區共建”,邊檢三中隊先後與社區的18名貧困學生建立了長期幫扶機制,社區還為小寶他們找到了“社區媽媽”,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。
  “小社區”里有“大單位”,優質資源放在眼前,但小小的社區主任,該怎樣去協調這些廳、處級單位呢?連雲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長張英濤說,連雲區開動腦筋,由區、街道、村居和駐區單位共同組成“黨建共建理事會”,用社團組織的“對稱性”打破行政層級的“非對稱性”。大家都是社區的成員,一起為街坊鄰居服務,由村(社區)黨委牽頭組織轄區內各基層黨組織參與到社會管理與服務中,使區域內優質服務資源和各類服務設施得以開放共享。
  墟溝街道院前社區有6家黨建共建單位,包括東方醫院、海事局、城管局、金橋鹽化集團、團市委及院前小學,“只要黨建共建理事會一召開活動,這6家單位必定到場,凝聚力強,參與度高,駐區單位真正融入了社區。”社區主任徐帆對記者說。
  通過黨建共建委員會,院前社區辦起了暑期課堂,從7月開始已經講了8次課。8月12日下午,社區邀請了連雲區檢察院檢察官張玉雲,來給14歲左右的孩子們講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。當天,共來了50多人聽課。
  藉著各個單位黨建整合的勢頭,連雲區還成立了區、街道、駐區單位和村居三級志願者服務團隊,迄今已有3000多名機關幹部進村居,不計報酬,認崗領責,帶動群眾參與志願服務。
  荷花社區常住5860位居民,這個沿著山腳形成的老社區,居民住得非常分散。社區長年沒有物業管理,沒有財力購買衛生、巡邏、護林等服務,便想了個招數:搞志願服務“時間儲蓄”,志願者把提供服務的時間存起來,在“時間銀行”累積到一定數量,可以兌換日用品或所需服務。而社區“愛心超市”貨架上有明碼標價,清潔球:服務時間2小時;立白洗衣粉:服務時間20小時;大瓶食用油:服務時間50小時……社區牽頭,各大單位參與共建,荷花社區現已建成包括港口集團、東聯公司、荷花街小學、邊防檢查站在內的13支志願者隊伍,多達300多名志願者承擔了社區工作。如今社區面貌煥然一新:小院里的菜園恢復公用建成了健身中心,雲台山11條澗溝溪水變清澈,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也有人照料了。本報記者 吉鳳竹 程長春  (原標題:服務群眾,不分“小社區”“大單位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w18dwxyp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